丝瓜的种植小技巧!

 丝瓜又名天洛(天罗)、布瓜。丝瓜原产于印度,元朝引种我国。南方栽培丝瓜历史已久,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,北方丝瓜的栽培也已逐渐推广开,丝瓜的销售量随年增加,品质不断提高,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,已成为夏、秋季供应市场的果类蔬菜之一。丝瓜以嫩瓜供食用,瓜肉细腻柔软、清香滑口,炒食或煮汤皆可,味道鲜美。

丝瓜具有清暑解热,清痰止咳等医疗价值,丝瓜络可以代替海绵,又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高级原料,所以丝瓜有较大发展前景。

一、特征特性

丝瓜是1年生蔓性草本植物,根系发达,主根入土可达100cm。主蔓长可达12m以上,分枝力极强,但一般只分生一次侧枝,侧枝很少再分侧枝。一般在主蔓10节左右开始出现雌花,自第一朵出现后,以后每节都能着生雌花,但是成瓜的比例与水肥条件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,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,丝瓜一般呈筒形或棒槌形。瓜面有棱或无棱,瓜皮绿色,嫩果的果肉淡绿白色,老熟瓜瓜皮褐色或黑褐色,外皮下生网状强韧纤维即丝瓜络。瓜种一般黑色,也有白色的。

丝瓜原生长于高温多雨的热带,因此,喜高温潮湿,耐热性强,是喜好较高温度的蔬菜作物之一。丝瓜也较耐湿,短时间水淹之后仍可健壮生长。丝瓜最适宜的生长气温为18~24℃,开花结果盛期要求的温度更高,平均为25~30℃,但不耐寒。丝瓜根系发达,适应性强,对土壤和肥料的要求不甚严格。丝瓜属于短日照植物,但经过长期的品种选育,丝瓜不同品种对光照长短已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。

丝瓜在栽培过程中,逐渐形成两种类型,就是普通丝瓜和棱角丝瓜。①普通丝瓜,瓜条较长,多为圆筒状或长棒状,嫩瓜有密毛,无棱,皮光滑或具细皱纹,肉细嫩,适应性强,容易栽培。北方多有种植。②棱角丝瓜,挂面只有极明显的凸起棱线,瓜条呈圆锥形、棒形和纺锤形,皮薄肉厚,品质好,南方栽培较多。

二、栽培技术

(一)整地做畦

丝瓜定植或直播较晚,需要较大的行距,又需要搭架,为了合理利用土地,提高复种指数,多与其他蔬菜实行间作套种。在栽培前作物时,预先留出丝瓜的栽植行。丝瓜主根深,生长期长,耗肥量大,不易徒长,瓜行可深耕25~35cm,施用大量的有机质肥料作基肥,一般亩施腐熟的禽类粪肥4000~5000kg,过磷酸钙25~40kg,硫酸钾15~25kg,深翻作畦,畦宽1.5m。

(二)播种育苗

丝瓜既可以育苗,也可以直播,生产上为了合理利用土地,充分利用适宜丝瓜生长的季节以增加产量,提高经济效益,提倡育苗移栽。育苗可以用纸筒、营养钵等进行,播种前先给苗床浇足底水,用50~60℃温水烫种后,再用30℃温水浸种12~24小时,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,用湿布包好放在33℃左右环境中催芽,当种子有50%萌芽时,按10cm×10cm距离点播于苗床上,覆盖营养土2cm左右,苗期应控水控温,一般出苗后温度白天保持25~30℃,夜间保持在15~20℃,地发干或苗出现萎蔫现象时才浇水。定植前进行低温炼苗。当幼苗长出3~4片真叶,断霜后定植于露地。

(三)定植

每亩栽苗1500~2000株,双行种植,株距40~60cm。定植时选择优质苗,淘汰弱苗,带坨定植,保护根系,有利缓苗,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。

(四)田间管理

1、中耕除草、培垄:角果缓苗水后,前茬作物收获完毕,未搭架之前,应进行一次较深的中耕,清除杂草,疏松土壤修整沟路,搭架后,再适当地进行几次中耕,避免伤根,结合中耕进行适当培土。

2、肥水管理:丝瓜生长期长,叶、茎、蔓生长量大,花果多瓜粗大,所以除施足基肥外,需经常追肥,以满足连续开花结果和茎叶不断生长的需要。丝瓜采收前,以控为主,看苗施肥。头批瓜采收后,以促为主,宜大水大肥,每采收1~2次必须追一次肥,一般可每亩每次施用硫酸铵15kg或尿素7.5kg或硝酸铵10kg,也可施用复合肥料,每亩每次7.5~10kg,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。丝瓜喜温,整个生长期需水量也较大,特别是盛果期处于高温伏旱时期,需及时浇水以满足丝瓜生长对水分的要求。

3、搭架,植株调整:当瓜蔓长到30~50cm时,开始搭架引蔓;棚架一般有平棚和四角架,生产中常用四角架,四角架插法是在相邻的4个植株旁分别插上竹竿,然后将4个竹竿的上部收拢扎牢。引上瓜蔓,待瓜蔓爬满时,在架间再搭竹竿,扩大瓜蔓的伸展空间。丝瓜主侧蔓都能结果,侧枝过多易消耗养分,而且影响主蔓生长和结果,为提高产量和质量,应及时整枝打岔,摘除过多的活无效的侧蔓。盛果期,在蔓叶茂密的情况下,要摘除过密的老叶黄叶,避免通风透光差而引起落花落果。

4、采收:一般情况下丝瓜从定植到采收约需50~60天,从雌花开到采收瓜约需7~10天,丝瓜以嫩果供食,且连续结瓜,采收早或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,判断采收的标准一般是:果梗变光滑、瓜皮颜色变深绿,果面茸毛减少,捏之略有紧密实感即可采收。开始采收时,3~5天采收1次,盛果期1~2天采收1次。